豹山散人
河满子,词牌名,又名“何满子”。以和凝《何满子·写得鱼牋无限》为正体,单调三十六字,六句三平韵。另有单调三十七字,六句三平韵; 双调七十四字,前后段各六句、四仄韵等变体。代表作品有苏轼《河满子·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》等。
格律对照
正体
《何满子·写得鱼牋无限》 和凝
中仄中平中仄,中平中仄平平*。中仄平平平仄,中平平仄平平*。中仄中平中仄,中平中仄平平*。
写得鱼牋无限,其如花锁春辉*。目断巫山云雨,空教残梦依依*。却爱熏香小鸭,羡他长在屏帏*。
变体一
《何满子·正是破瓜年纪》 和凝
仄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平*。平仄平平平仄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仄仄平平平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
正是破瓜年纪,含情惯得人饶*。桃李精神鹦鹉舌,可堪虚度良宵*。却爱蓝罗裙子,羡他长束纤腰*。
变体二(双调)
《何满子·云雨常陪胜会》 尹鹗
平仄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平平*。仄仄平平平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仄仄平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平*。
云雨常陪胜会,笙歌惯逐闲游*。锦里风光应占,玉鞭金勒骅骝*。戴月潜穿深曲,和香醉脱轻裘*。
平仄仄平平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仄仄平平平仄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仄仄平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平*。
方喜正同鸳帐,又言将往皇州*。每忆良宵公子伴,梦魂长挂红楼*。欲表伤离情味,丁香结在心头*。
变体三 (双调)
《何满子·寂寞芳菲暗度》 毛熙震
仄仄平平仄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仄中中中平中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仄仄平平平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
寂寞芳菲暗度,岁华如箭堪惊*。缅想旧欢多少事,转添春思难平*。曲槛丝垂金柳,小窗弦断银筝*。
平仄平平仄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中中平中平中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平仄仄平平仄,仄平平仄平平*。
深院空闻燕语,满园闲落花轻*。一片相思休不得,忍教长日愁生*。谁见夕阳孤梦,觉来无限伤情*。
变体四 (仄韵)
《河满子·夏曲》 毛滂
仄仄平平平仄^,平平平仄平仄^。仄平平仄仄平仄,平仄仄平平仄^。平平仄平平仄,平仄平平平仄^。
急雨初收珠点^,云峰巉绝天半^。辘轳金井卷甘冽,帘外翠阴遮遍^。波翻水晶重箔,秋在琉璃双簟^。
仄仄平平仄仄^,仄仄平平仄仄^。平平仄仄仄平仄,仄仄仄平平仄^。平仄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仄仄^。
漏永流花缓缓^,未放崦嵫晼晚^。红荷绿芰暮天好,小宴水亭风馆^。云乱香喷宝鸭,月冷钗横玉燕^。
格律说明
正体,单调三十六字,六句三平韵。以和凝《何满子·写得鱼牋无限》为代表。此词六句俱六字,毛文锡“红粉楼前”词与此同。尹鹗两段词,前一段本此。
变体一,单调三十七字,六句三平韵。以和凝《何满子·正是破瓜年纪》为代表。此词第三句七字,孙光宪“冠剑不随”词与此同。毛熙震两段词本此。
变体二,双调七十三字,前后段各六句、三平韵。以尹鹗《何满子·云雨常陪胜会》为代表。此词前段三十六字,后段三十七字,唐词原有此两体。或于前段第三句增一字者非。
变体三,双调七十四字,前后段各六句、三平韵。以毛熙震《何满子·寂寞芳菲暗度》为代表。宋词两段者,俱照此填。前后段可平可仄已详见单调词。惟晏几道词前后段第三句“五陵年少浑薄幸”、“蕙楼多少铅华在”,又杜安世词“雨馀天气来深院”、“年年依旧无情绪”,平仄独异,余则相同也。 按王灼《碧鸡漫志》云:“白居易诗'一曲四词歌八叠,从头便是断肠声。’此指薛逢五言四句《何满子》也。歌八叠,疑有和声。今《花间集》词属双调,有两段各六句。内五句六字,一句七字者,亦有只一段而六句各六字者。”按此则和词与尹词、毛词各自一体,并无脱误。其云“双调”者,是宫调名。《唐书·礼乐志》所谓夹仲商也。《词律》不知白诗所指,又误认双调为两段,乃云:“和凝词仅得其半”,并云:“尹鹗词少一字”,俱失于辩证。
变体四,双调七十四字,前后段各六句、四仄韵。以毛滂《河满子·夏曲》为代表。此词用仄韵,其字句与毛熙震平韵词同。宋词中仅见此作,平仄当遵之。
词牌沿革
河满子,本应作“何满子”,然崔令钦《教坊记》作“河满子”,宋人多相沿,至《词律》《词谱》遂以“河满子”为正名。 [1]
何满子原为唐开元中歌者。白居易《何满子》诗云:“世传满子是人名。临就刑时曲始成。一曲四调歌八叠,从头便是断肠声。”自注云:“开元中,沧州有歌者何满子,临刑进此曲,以赎死,上竞不免。”元稹《何满子歌》:“何满能歌能宛转。天宝年中世称罕。婴刑系在囹固间,下调哀音歌愤懑。梨园弟子奏玄宗,一唱承恩羁网缓。便将何满为曲名,御谱亲题乐府纂。”调名当起源于此。
晚唐时,“河满子”又属舞曲。宋王灼《碧鸡漫志》引《卢氏杂说》云:“甘露事后,文宗便殿观牡丹,诵舒元舆《牡丹赋》,叹息泣下,命乐适情,宫人沈翘翘舞《何满子》,词云:'浮云蔽白日。’上日:'汝知书耶?’乃赐金臂环。”此调声情悲切,唐张祜曾有诗云:“故国三千里,深宫二十年。一声《何满子》,双泪落襟(一作君)前。”
晚唐五代时,文人依曲填词,创为词调。至宋代仍沿晚唐五代旧制,“何满子”已成为比较固定的词调。
典范作品
【五代】毛熙震《何满子·无语残妆澹薄》
无语残妆澹薄,含羞亸袂轻盈。几度香闺眠过晓,绮窗疏日微明。云母帐中偷惜,水晶枕上初惊。
笑靥嫩疑花坼,愁眉翠敛山横。相望只教添怅恨,整鬟时见纤琼。独倚朱扉闲立,谁知别有深情?
【五代】孙光宪《何满子·冠剑不随君去》
冠剑不随君去,江河还共恩深。歌袖半遮眉黛惨,泪珠旋滴衣襟。惆怅云愁雨怨,断魂何处相寻?
【北宋】苏轼《河满子·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》
河满子·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
北宋苏轼词作
《河满子·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。这首词直接对当时的人事安排发表意见,直接言及国事,并抒发个人情思和历史感慨。词的上片主要写冯京守成都时的事功,下片转而叙述西蜀的风土人情。这首词意境颇高,叙述有力,言辞恳切。
猜你想问:
这首词是苏轼为谁而作?这首词中,苏轼对当时的人事安排有何意见?苏轼在词中如何抒发个人情思?苏轼对西蜀的风土人情有何感慨?这首词上片主要写的谁的事功?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哪种人事安排的不满?这首词下片叙述了西蜀的什么特点?这首词中有哪些言及国事的观点?这首词的上片如何体现了历史的感慨?这首词的言辞有何特点?
作品名称
河满子·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
作品别名
河满子·湖州作
作者
苏轼
创作年代
北宋
作品出处
《苏东坡全集》
文学体裁
词
词牌
河满子
特色词条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DK熙11
其他贡献者
作品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TA说参考资料
作品原文
河满子⑴·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⑵
见说岷峨凄怆,旋闻江汉澄清。但觉秋来归梦好,西南自有长城。东府三人最少,西山八国初平。
莫负花溪纵赏,何妨药市微行。试问当垆人在否,空教是处闻名。唱著子渊新曲,应须分外含情。
注:
见说:听说。岷峨(mín é)凄怆(chuàng):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)三月,官府因筑茂州(治今四川茂汉羌族自治县)城引起与羌人的大规模武装冲突,宋军将士死伤甚众,随后羌人也大量惨遭杀戮。岷峨,岷山、峨眉山,均在今四川省。凄怆,凄惨悲伤。
东府:宋代宰相及中书所居称东府,与枢密院(西府)分掌文武大权。冯当世自熙宁三年至七年担任参知政事,当住东府。三人最少:与冯当世同时担任参知政事的韩绛、王珪等人中,冯氏最为年轻。
“西山”句:典出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韦皋“为剑南西川节度使,蛮部震服。于是西山羌女、诃陵、南水、白狗、逋租、弱水、清远、咄霸八国酋长,皆因皋请入朝”。这里借指冯当世安抚羌人,平息边乱。
花溪:即洗花溪。在成都市西郊,溪畔有杜甫草堂故居,是宋代游赏盛集的地方。药市:宋时成都每年七月至九月有药市,药物丰富,远近药商、游人很多。纵赏:尽情游赏。
当垆人:指卓文君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载,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后,因司马相如家贫,便一起到文君的家乡临邛“买一酒舍沽酒,而令文君当垆。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,涤器于市中”。于是文君的父亲只好分给他们一部分财物,两人就回到了成都。当垆,坐在垆边卖酒。护:安置酒瓮的土墩。
子渊新曲:《汉书·王褒传》载,益州刺史王襄听说王褒是俊才,使他作《中和》《乐职》《宣布》等颂诗,选人依照《小雅·鹿鸣》的乐曲练习并歌唱。后来汉宣帝召见王褒,曾令其“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”。又侍从太子,太子喜欢王褒所作《甘泉赋》及《洞箫赋》,令后官贵人皆诵读之。子渊,王褒,字子渊,四川人,汉代文学家。
【北宋】晏几道《河满子·绿绮琴中心事》
绿绮琴中心事,齐纨扇上时光。五陵年少浑薄幸,轻如曲水飘香。夜夜魂消梦峡,年年泪尽啼湘。
归雁行边远字,惊莺舞处离肠。蕙楼多少铅华在,从来错倚红妆。可羡邻姬十五,金钗早嫁王昌。
【北宋】晏几道《河满子·对镜偷匀玉箸》
对镜偷匀玉箸,背人学写银钩。系谁红豆罗带角,心情正著春游。那日杨花陌上,多时杏子墙头。
眼底关山无奈,梦中云雨空休。问看几许怜才意,两蛾藏尽离愁。难拚此回肠断,终须锁定红楼。
【北宋】孙洙《河满子·秋怨》
怅望浮生急景,凄凉宝瑟馀音。楚客多情偏怨别,碧山远水登临。目送连天衰草,夜阑几处疏砧。
黄叶无风自落,秋云不雨长阴。天若有情天亦老,摇摇幽恨难禁。惆怅旧欢如梦,觉来无处追寻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